校友之窗
Story
春晖大讲堂
NEWS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10-27 点击量:310

嘉宾介绍
2022年6月12日晚,由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金融科技分会(筹)、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金融学院分会、上海财经大学春晖社联合承办的“匡时金融科技”系列活动第六期——“ESG投资的逻辑、问题及展望”讲座在线上如期召开。本次讲座既是一场面向学生的校友春晖讲座,也是一场面向校友的SUFE校友学堂活动。本次活动由春晖社孙乙珊同学主持,近600名在校生与校友参会。
本次讲座邀请到马文杰教授针对“投资能做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吗”这一热点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着重讨论其中的逻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马文杰,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日本大阪大学经济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日本)立命馆大学经济学部客座讲师;(日本)关西大学商学院特聘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届“MBA明星教师”;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杰出教学奖。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碳市场与碳金融体系构建及其减排激励机制研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定向增发的折价策略及其“支持”与“掏空”机制:理论与实证”,以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定向增发利益输送的新动态、机理及对策研究”。曾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現代ファイナンス》(日文)、《経営財務研究》(日文)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世界经济》、《财经研究》、《统计研究》等国内一类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研究领域:绿色金融、企业投融资、基金及金融衍生品市场。

讲座内容
此次讲座,马文杰教授就ESG投资的历史沿革与现状、ESG投融资激励机制体系构建、ESG投融资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四个部分展开。
首先,马教授分析了ESG投资的历史沿革:从1960年前的伦理投资,到至2000年的责任投资,再到近年来的ESG投资。随后,马教授简单地回顾了ESG投资的概念并介绍了其现状,指出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ESG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对历史沿革介绍过后,马教授强调了气候投融资的资金缺口问题。从国内来看,单靠政府出资远远不够,需要去设计激励机制,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大量社会资本投资。ESG投资要做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需要构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使得投资较高ESG表现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以及较低的融资成本,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激发企业提升自身ESG表现的内生动力。这一机制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财政、金融政策激励,另一方面依赖于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接着,马教授分析了现阶段ESG投融资面临的问题:信息披露机制的缺失,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同时,ESG评级差异大,中外ESG评级机构对企业隐形社会责任的评价存在差异,我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很少按照国际规则进行信息披露。
最后,马教授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宏观层面,推动ESG投融资体系的国际化,对接国际标准,吸引国际投资者;微观层面,将ESG纳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基于ESG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频率、数据质量。
问答环节
Q1
如何看待当前某些企业ESG评分低却在ESG投资中仍倍受投资者喜爱的现象?是不是意味着我国当前的ESG投资“漂绿”倾向比较严重?
A
确实有一些资金流向ESG评分低的企业,这和政策导向力度以及投资者的社会责任有关。社会责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渐培养,我国环保意识是日益高涨的。资金流向ESG评分低的企业这种现象并不能完全杜绝,但会越来越少,所以不能把ESG投资归向“漂绿”。政府的目标是引导社会基金大量投入ESG评分高的企业。
Q2
金融科技在ESG哪些领域可以有较多的应用?
A
ESG在金融科技肯定是有很大的作为,比如信息披露,如果只是靠官方,也只能保证它的正确性,其一披露信息并不是特别完全,其二频率可能相对来讲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挖掘、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等得到一个信息量更大的指标,并进行创新性产品设计。
收获感言
我很荣幸能够聆听本次马教授的讲座,马教授非常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ESG投资,这对于封校已久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增长见识、收获知识的绝佳机会。教授提到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线下学习的知识息息相关,更有益于让我们结合现实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最后的问答环节,马教授细心解答了校友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授对同学论文的选题方向,校友们日后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向都提供了独到和专业的建议,使我们都受益匪浅。
——春晖社学术部 张静蕾
供稿:田唱、关皓骋
供图、排版:洪润泽、戴丹阳
校审:胡伟、张泽亮、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