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窗
Story
春晖大讲堂
NEWS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6-13 点击量:222
5月28日晚,本学期最后一期春晖大讲堂在上海财经大学创业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讲座有幸邀请到上财87届财政金融系金融班俞丽萍校友,为同学们带来了以“让中国人在国际金融舞台跳起华尔兹”为题的精彩分享。校党委书记许涛、副校长方华、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柳永明在会前与俞丽萍校友会面,并进行了简短座谈。上财合作发展处处长陈红梅、副处长杨擎宇、罗斯柴尔德集团大中华区孔庆伟先生、孙向梅女士出席本次活动,同时到场的还有慕名而来的几十位上财校友及200余名在校生。


俞丽萍校友,现任罗斯柴尔德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原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南风基金主席,创始合伙人。俞丽萍校友拥有二十年以上的金融行业经验,在众多里程碑式的跨境并购交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蚂蚁金服35亿美元债券融资等。加入罗斯柴尔德之前,俞丽萍校友曾任法国巴黎百富勤执行董事及上海首席代表、新加坡大华银行中国区副行长。
不仅如此,俞丽萍校友在国标舞界也颇为有名。本次讲座正式分享之前,学生代表向刚刚在英国举行的第94届黑池舞蹈节中获得摩登舞师生组冠军的俞丽萍校友献花以示祝贺。
在紧接着的“快问快答”环节中,俞丽萍校友以风趣真诚的回答让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
快问快答
“一个词形容下自己”
“自信”
“最有成就感的事”
“站上黑池舞蹈节冠军领奖台”
“大学做的哪件事对现在帮助最大”
“一年级做了学生会主席,培养了学生领袖能力和包容自信的性格”
“跳舞和金融只能选一个,会选哪个”
“金融,因为首先要有经济基础”
随后,俞丽萍校友围绕校园生涯、金融行业初体验、深耕跨国并购、一战成名、从投行到投资、对国标舞的热爱等几个方面,向听众们讲述了她的求学之路及职场生涯。她认为当年担任上财校学生会主席的经历给了她很多历练,但同时也让她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方法,大学四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学霸。
初入职场,俞丽萍校友从事过广播电台记者、外汇交易员,财务、房地产开发等职业,正是这些积淀让她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了良好的性格,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为之后的投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罗斯柴尔德之后,俞丽萍校友通过对公司文化的深刻理解分析,对客户的精准定位、确定了定制化高端化的业务模式,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并完成了多项中国境外并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她也在三年内快速晋升为罗斯柴尔德集团的全球合伙人。同时俞丽萍校友也向大家分享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等经典的案例,通过分享我们看到了她背后艰辛的付出及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让在场听众深受启发。
演讲中,俞丽萍校友也提到了她的国标舞事业。从16年8月第一次参加国标舞比赛,到今年拿到国际冠军,她只用了三年不到的的时间,她认为这离不开她对自身特点清晰的认识及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俞丽萍校友语录
1.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要敢于去梦想。人一定要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要具备超群的业务能力,其次要有真诚、包容的胸怀才能得到团队的追随和认同。
3.要做成一件事情,不要总去迎合别人的意图,更不要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强者永远是受人尊重的。
4.做事情要事半功倍,不要以忙为借口而陷入很多无效事务中。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有更多的闲空来思考发展战略。
5. 无论遇到成功或失败,都要在最短时间内最好几分钟内调整好自己情绪,荣辱不惊,保持一颗平常心。
讲座的最后,为感谢俞丽萍校友参与支持“校友春晖”项目,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合作发展处陈红梅老师代表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向俞丽萍校友颁发“校友春晖导师”聘书,并合影留念。
听众感悟
商学院诸佳丽同学:早在讲座开始前就听室友感叹原来这就是促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那位校友,到现场后一睹俞女士的风采,又被其自信优雅的气场所折服。她分享了很多人生经验,让我懂得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像她那样充满活力与激情、不断奋斗、把每件事都能做到极致的人。
金融学院刘慕阳同学:回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实在不易,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金融的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俞师姐作为我们上财的校友风趣幽默,在金融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时还保持着舞蹈的热爱。她面对各种困难时,靠着发挥上财人的自信、包容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现今的成就,作为后辈,我非常敬佩她,并希望以俞师姐为榜样在金融路上砥砺前行。
公管学院旦增桑培同学:从高考报考到大学学生会主席经历,从财经记者、财务工作人员到投行家,俞师姐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分享了她传奇人生的宝贵经验。在师姐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包容、开朗、认真、负责等优秀特质,还有不怕失败、不给自己设上限等做事风格也让我深受启发。
讲座前,俞丽萍校友为“春晖大讲堂”活动题词,“希望上财的同学们有精彩的人生,在财经领域卓有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