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窗

打造理论智库,构建学习交流平台,邀请在政界、商界、学界具有丰富经验和成功经历的上财校友、校董,为后辈上财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春晖大讲堂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校友之窗  春晖大讲堂

【春晖大讲堂】第十一讲——媒体校友陈爱平与财大学子分享从业经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3-07 点击量:198

      12月4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发展处“春晖大讲堂”特邀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陈爱平回到母校,面对面与财大人文学院经济新闻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分享6年财大求学生活和4年作为新华社记者的经验和感悟。

       陈爱平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期间赴法国圣埃蒂安管理学院访问,担任中法青年大使。随后保研,进入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系学习。毕业后,陈爱平进入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从事财经报道工作,跟踪宏观经济、物价、旅游餐饮、食品饮料、商业快消行业。

      “对我来说,母校给我提供了一切可以想象甚至难以想象的条件帮我进步,双专业、出国交流、合唱团以及跟随导师做项目等经历都对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爱平说,新华社上海分社要求记者时时刻刻遵纪守法,严谨务实,以自身的行动维护新闻国家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时时刻刻关注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气度其实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不谋而合。不管是在新闻行业还是在经济、金融行业,都应该认真工作,不断进步,以自己的努力践行社会责任,做一个有中国梦、新闻梦,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感恩的人。

      “毕业以后,母校与我的缘分仍然延续。”陈爱平说,在校园里默默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也在国家的重大战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建言献策,而自己也有幸能够作为新华社记者继续向各位老师采访学习,发挥好新华社作为新闻国家队、上海财经大学智库的咨政建言的作用。

      随后,陈爱平分享了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以及实习的一些让她印象深刻、备受鼓舞的经历。在她看来,尽管从事新闻行业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但工作也非常锻炼人的能力、心态。

      “我还是一名年轻记者,工作生活也总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陈爱平说,要不断学习,刻苦研究。如果想要从事新闻行业,就应该刻苦锻炼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语言、摄影、摄像、金融、经济等方面有一技之长。

      对于实习,陈爱平建议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怕吃苦,要有学习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就业也不应该急功近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

      最后,陈爱平表示,“没有上海财经大学没有现在的我,没有新华社也没有现在的我,我将本着对母校的感激,并立足新华社记者这个光荣而充满责任的岗位,恪尽职守,为母校争光!”

      交流会结束后,“春晖大讲堂”的同学们与陈爱平亲切合影留念。

文字:何晓嘉

照片:代鸿博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