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窗
Story校友风采
NEWS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11-22 点击量:860
为呈现办学成就,并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鲜活的校友事迹,激励在校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精神,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秘书处持续开展“校友风采”素材库建设,以展示校友们在爱国荣校、爱岗敬业、支边扶贫、坚持公益、热心校友工作等方面的风采。
梅汝恺
梅汝恺,1949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学系。我国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一级作家。曾先后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梅汝恺校友1949年7月参加革命,并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20余篇、散文百余篇、文学论文10余篇。译有《火与剑》《十字军骑士》等作品达600万字。1984年被波兰政府授予“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艺术金质奖章”。1987年被授予“江苏劳动模范奖章”。2022年被评为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
Part 1
投身学生运动,埋下文学种子
梅汝恺老先生的文学成就如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种子则孕育于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他最早开始发表文章,是在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求学期间。梅汝恺回忆,自己之后走上文学道路,与当时在学校参加的活动不无关系。在校期间,梅汝恺加入了革命组织和城工部组织,并受时为学生会主席的室友杨毅芳之托,担任宣传委员和宣传小报的总编,编辑了第一期《新上商》。因为环境不允许,《新上商》只办了一期。上海解放之后,他跟随组织来到苏南。
1949 年8 月份,他进入《苏南日报》担任记者,开启了文字生涯。在清水塘进行了半个多月实地采访之后,他的《我在清水塘》接连11 天刊于《苏南日报》,并获得上海《文汇报》、《福建日报》、北京《教师月报》、南京《教育生活》及《祖国青春丛刊》相继转载。成书后,连印7 次,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推荐和表彰。
梅汝恺这一部报告文学《我在清水塘》开启了他个人文学创作的大门。1954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20 万字的长篇小说《农场女儿》。1957年,江苏省文联设立专业作家,他是第一批专业作家。
Part 2
六年呕心沥血,三度精益求精
好景不长,自1957 年以后,他就不断遭到政治风波的冲击。因他加入的“探求者”文学社团被打为右派,他被下放到了扬州劳动改造。在“文革”中,他更是饱受“牛棚”劳役之苦,心情极为落寞。但他深信,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不会没落,自己也应报效国家,哪怕为她的美添一片绿叶,半寸枝丫,即使朽烂,也可化成肥料养育新绿。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在恶劣条件下,梅汝恺开始了显克微支鸿篇巨制的漫漫译作。他在《从波兰的显克微支“拿来”》一文中回忆道:“六年之内,溽暑酷寒,夜夜劳作不辍,写下的字数累积不下四百八十万言,可谓心已呕矣,血已沥矣。”他当时不敢奢望这些译稿在他活着时能与世见面,只是期望“在未来的时日里,这些笔迹褪色的遗稿,或还可为祖国的新生报效于万一”(见《人民日报》1987 年3 月3 日八版)。他坚信“人心不死,艺术不亡”(见梅汝恺《火与剑•译后记》)。梅汝恺就是以这等顽强的毅力,译出了显克微支的《火与剑》和《君往何方》。
梅汝恺部分译作
梅汝恺的翻译生涯和追求被概括为“博观约取,含英咀华”。但是,信达雅的翻译境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火与剑》这部小说,他先后翻译了三次。第一次他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忠实于原著,但读起来较为晦涩,并不富有美感。于是,他开始第二次翻译,这次他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故事和人物与原著有了诸多出入。同时,由于英译本也是翻译而来,英语词组中难免有些错讹,原著中一些波兰特定的语言符号有待考证其出处。幸运的是,图书馆藏有一些有关波兰的文献,他如获至宝,一一考证纠错。
在第三次翻译的时候,他彻底打破原有的翻译思维。吃透原著中的词句和故事,用最为准确的语言文字,进行合理合情的翻译。八十万字的翻译稿最终完成,耗时整整六年。
梅汝恺将这六年《火与剑》的翻译历程形容为“漫漫长征”。据梅汝恺老先生回忆,他白天要从事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晚上蝣缩在斗室内坚持翻译,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呵手坚持。有一次住在防震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那个时候的我,完全沉浸于显氏笔下的宏大画卷中,奋笔疾书。渴了喝口茶,困了吸口烟,每天坚持翻译两千多字。最后,这部作品的译稿摞起来,已经到了我的胸口。”
Part 3
辞寒冬迎暖春,作品蜚声国际
粉碎“四人帮”以后,祖国获得了新生,文艺界的春天也来到了。梅汝恺经受了寒冬的辛苦,也就更珍惜春天的阳光和温暖,他舒展着自己的如椽之笔,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又一鼓作气地译出了显克微支的《洪流》和《边塞喋血记》,他还应出版社之约翻译了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作品。
梅汝恺的译作,文风清新、流畅,文采斐然。他力求做到“雅”,力求译出显氏文章“文采丽都”的风格。在翻译中,他还注意到尽力使外国作品适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使之和本民族的美学规范结合起来。
1984 年,梅汝恺荣获波兰文化艺术金质奖章,波兰驻沪总领事柯瓦尔先生亲自赴宁代表国家为其颁奖,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梅先生“使中国人民在深刻了解显克微支创作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世界多变而恒永,文学孤独且自由。梅汝恺老校友打动我们的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和所获荣誉,也是他文革期间身陷囹圄仍译著多篇鸿篇巨制以飨世人、报效国家的心愿,更是他在逆境中坚信“人心不死,艺术不亡”开展自我长征的意志。文以载道,弘道匡时,梅汝恺老校友是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届杰出校友,是一代又一代上财人的榜样。
(校友会秘书处根据梅汝恺校友相关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