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窗
Story校友风采
NEWS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5-07 点击量:684
为呈现办学成就,并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鲜活的校友事迹,激励在校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校训精神,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秘书处持续开展“校友风采”素材库建设,以展示校友们在爱国荣校、爱岗敬业、支边扶贫、坚持公益、热心校友工作等方面的风采。
乐胜利,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1968年分配至上棉三十四厂任工人,工段长,车间主任,厂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1982年进入新民晚报社工作,先后任编委,总经理。1992年调入东方明珠股份公司任常务副总经理,1994年任上海大剧院工程总指挥。1998年至2018年先后任上海大剧院总经理,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总指挥,上海音乐厅总经理,上海文化广场工程总指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工程总指挥。2018年至今任上海九棵树艺术未来中心建设总顾问。曾任上海六届、七届市政协委员。乐胜利校友以上财工业经济系为起点,毕业后始终秉承着谦恭而好学的心,在一次次工作与创新中锤炼自己,先后在上海大剧院、上海舞蹈中心等文化建筑项目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被誉为上海滩“剧院之王”,为中国艺术领域的振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访谈时间:2020年10月28日
受访者:乐胜利
访谈者:马卓媛
马卓媛(以下简称马): 乐老师您好,请问您当初为何选择了报考上财?
乐胜利(以下简称乐): 我是1963年进入上海财经大学的,念的是工业经济系。上海财经大学的工业经济系是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因为当时没有网络,没有信息,我的同学对我说,在上海财大读工业经济系,就是在苏联的“厂长系”。当时我们年轻人要当厂长很不容易,是非常伟大的事,所以我就报了这个志愿。
马:大学期间给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乐:大学的生活很精彩,我们学校有非常多的著名教授,各个科的都有,货币学的、工业经济的等等,我们当时的系主任马家骅就是很有名的老师,有过留美的经历。于是我们就带着这种崇高的敬意和信任,来到了学校。当时学的知识,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的专业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学、逻辑学、高等数学,都是很综合的学科。学习之余我们还要参与一些工厂的实习和农村的劳动,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艰苦。
马: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嘉定棉纺厂,在这里您有什么收获呢?
乐:我在嘉定的经历给我打下了坚实的行业基础。一是管理,二是技术。工厂里大部分的工作我都有所涉及。后来我当了车间主任,更了解了整个管理的情况。再后来我当了副厂长,主管经营管理,就懂得了怎么生产、打造、推销产品。这些是在学校里的基本功,我用上了。例如当秘书写东西,中文写作用上了;后来我们的商品出口了,英语也用上了。学校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我们年轻人要多念书。知识就是力量。年轻人有新的想法,一开始也是被传统所压制,但是如果我们慢慢地把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就会发现这是非常有利的。
马:后来您去了《新民晚报》工作,是个很大的职业转变,是您的哪些经历和背景促成了这样一个职业的转变?
乐:因为我家在上海市区,当时有两个小孩,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我就去考试了。考试的内容是考中文,解读一些古文,写一些文章。我在大学时担任了文艺部长,组织演出,组织歌咏比赛,增强了我的组织能力,让我对文化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考试的时候也有很多文化方面的题,这就顺利考上了。在《新民晚报》我当了3个月关于经济方面的记者,后来社长找我谈话,他表示我是学经济的,希望我能去搞经营管理,我就走上了文化管理这条路。在此期间,解决了报纸在北京的异地发行问题,后来也负责新民晚报大楼的建设,这个大楼是上海第一个高楼。再往后也有幸参与了东方明珠的建设。
马:您有上海滩“剧院之王”的美誉,那在您初次接触剧院建设这块的工作时,是什么情况呢?
乐:我真正跨入文化建筑行业是1994年建上海大剧院。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小提琴家叫帕尔曼,他被邀请到中国来演出,当时没有大礼堂,便在市政府的礼堂临时收拾了一下。当时厕所都是臭的,奇臭无比。喷香水以后更臭。所以帕尔曼演出完后,他讲了一句话,“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观众,也有世界上最差的剧场”。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们,后来领导就决定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大剧院。
马:在建设大剧院的过程中,您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怎么解决的?
乐:首先是观念上的困难,比如我们用的超白金的玻璃幕墙,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第一个案例,当时却遭到了很多的专家甚至是领导的反对。第二是技术难题。大剧院上面有一个屋顶,我们建筑师使用了中国元素的一个大瓦片,象征着包容、开放,像一个聚宝盆一样。但是这个瓦片建造起来十分困难,整个重量计算下来有7200吨,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后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才完成。当时我基本上每天都在上海图书馆找资料,像上班一样,学习大剧院的概念是什么,慢慢的克服了很多困难。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建造出一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剧院。我是一个总指挥,是个管理者,我首先应该要建造的是可以让历史留下来的大楼,而不是一个烂尾楼,不是一个经不起历史沉淀的一个建筑。这是对人民的负责、对历史的负责。所以我们现在搞的东西都要起码50年不落后。
马:在上海大剧院建成后您担任了大剧院总经理一职,八年后卸任时为剧院留下了包括《悲惨世界》《猫》等诸多经典演出以及2个亿的营收,您是如何做到的?
乐:我建好大剧院以后有很多外地的公司来请我到外面去建设,给很高的收入,但是我还是喜欢上海的热土,我认为上海的发展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方向,我有责任为上海建得更美出一份力量,所以就留了下来。担任总经理后,我非常认真地听取了国内专家的意见,制定了剧院发展方针:国际性,艺术性,经典性。同时我们先后邀请了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来演出,掀起了一股热潮,给全国的剧院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又把大量优秀的节目引进到中国,世界上五大音乐剧《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等,渐渐的都演了,慢慢地带动了上海文化市场上音乐剧的进程。我认为做文艺项目,第一要有文化的激情,第二要有文化的理智。所以我的这些决定不为自己,主要是为了我们整个上海的文化事业能够在国际上打响。
马:您作为上财工业经济系毕业的人,到艺术领域去做剧院的建筑,这么大的跨度,并且最终成就斐然,您是如何做到的?
乐: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我们的源泉,你只有通过实践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和教训。我一直记住6个字,“不要怕,不要悔”。不懂的东西就学,因为有些东西是通的,一通百通。另外我想,这和上财教给我的东西也分不开,我是靠他成长,他给我动力。我是财大的校友、财大的学生,那里有曾经我的理想、我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也教会我很多。
马:您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建议?
乐:我很关注上财的发展,尤其我们这几年我们的名声越来越旺,这是我们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校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希望上财的同学不单是我们金融体系的高手,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的国家来支撑这个金融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管是银行也好,或者一个单位的金融管理也好,都应该在其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另外我希望我们的人才能够更加多元化,希望各个领域都有我们上财优秀的人才出现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百年上财,巍巍然芳华永继。几代薪火,曈曈兮苍翠如一。几丛新枝抱黄蕊,不忘零落成春泥。一代代学子从这片宁静着含笑的土地上走出,又在四处心系着它。希望乐胜利先生的殷殷寄语,会随着这杨浦四季如一的流云,静静的温养着财大的学子们,一代又一代的秉持着经济匡时的心,圆自己心之所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