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Story新闻动态
NEWS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6-14 点击量:437
央视财经频道6月1日22点播出《红色财经·信物百年》之《第一套中华苏维埃纸币》,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作为信物讲述人,介绍了红色金融的初心信物——第一套中华苏维埃纸币。
信物讲述人 谷澍
上海财经大学校友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初心不变,信物百年。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信物讲述人谷澍,今天,我代表四十六万农行人来到这里,为大家带来的信物是一套纸币,大家请看。
这套纸币一共五张,面值分别是(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圆),大家可以看到,在其中壹圆纸币上,主图案是列宁头像,再上面有12个大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凭票即付银币壹圆”,这正是在1932年7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的第一套统一货币,当时被称为苏区货币、苏币或者苏票。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统一苏区金融和货币。同年7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但纸币发行并非易事,如何取得苏区百姓的信任,才是更最为重要的。
想要取得苏区百姓信任,纸币必须能够兑换银元或生活物品。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亲自赶往前线,贴出布告,按照一比一的比价公开兑换苏区纸币。闻讯后的百姓立刻带着纸币前往兑换处兑换。国家银行所发货币币值稳定,准备金充足,宣传解释工作得力,很快就赢得了苏区社会各界的信任,民众纷纷拿出旧币,兑换新币,中央苏区的货币和财政渐趋统一。
从那一刻起,苏币信誉大增。
这套纸币有两张颜色大相径庭的五角纸币,一张是绿色,一张是红色。同一面值为什么颜色却大相径庭,难道其中的一张是假币吗?
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缺少印币的专用油墨,红军只能用其他颜色的油墨代替,所以才出现了这样有趣的现象。而这件事情,却被国民党拿去大做文章,他们利用苏区造币遇到的困难,企图用制造假币的办法,来破坏苏区的经济和金融,降低苏区纸币的信誉。那么面对国民党的货币战争,共产党人又能拿出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
面对国民党的货币战争,行长毛泽民犯了难,他苦思冥想数日,依旧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一天深夜,毛泽民的毛衣被油灯点燃。羊毛的烧焦味给予了他灵感:他在生产印钞纸的纸浆中加入了细羊毛、烂布等纤维,混入了羊毛的苏币,燃烧能散发出焦臭味, 细密的纤维清晰可见。细微之处,一览无余。
通过这种土方法,真假苏币轻松可辨,既解决了防伪问题,又保证了苏区货币的正常流通,对维持苏区货币的稳定流通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再次巩固了苏区货币的信誉。而在红军长征中,始终贯穿着这样对苏币信誉的维护。
1936年,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到达贵州毕节县的当天,一个老乡就拿着一张苏币,来到了他的面前,想要兑换银元。然而部队刚刚到,未曾在此地发行过一张苏维埃纸币,那么这张纸币又从何而来呢?
原来一年前,中央红军曾在毕节驻留,这是当时购物留下的纸币。部队的粮草、弹药、医药物资都需要银元采购,一旦为老百姓兑换苏票,已经吃紧的经费必然要再度紧缩。供给部部长天天跟总指挥贺龙为此争吵!而贺龙回应的,只有一句话 “红军部队有很多支,但共产党只有一个!”最终,贺龙用一万多块银元,再次守住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的信誉。
从苏区到抗日根据地再到解放区,根植于中国广袤农村的红色金融一路走来,有力地支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1951年,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成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70年来,从建国初期支援土地改革和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农业银行始终坚守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好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四十六万农行人正继承着这份红色契约的血脉,砥砺奋进,一路向前。
转自|中国农业银行公众号
内容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